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 | 联系电话:010-63908231
总部经济中国网
国家发改委宏观院陈东琪副院长为运城组项目献策
  

  

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

在中国(运城)黄河文化总部基地项目

融资洽谈会上的讲话

(根据讲话录音整理)

 

 

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

 

 

 陈东琪:

各位,下午好!

这次受本次大会邀请,我讲15分钟的看法。首先是祝贺,祝贺我们中国运城黄河文化总部基地项目融资洽谈会的召开。祝愿总部基地项目建设美好!第二个意思,讲一下我们中国运城黄河文化总部基地项目建设的机遇。我想讲两点,给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提一下来参考。

中国经过了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35周年,这35年中国由一个贫穷的、温饱没有解决的、虽然人口很多但经济比较弱小的小国,发展成了现在的大国,中国经济已经排到世界第二。我们的国家储备、人口储蓄、整个经济综合实力、和35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这35年主要是靠我们改革开放推动下的发展,但我们现在要总结这35年是一个粗放型的、外沿的、资源消耗型的、环境破坏型的、消耗矿产资源、消耗人力资源、消耗环境。因此这个超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不能持续。所以,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、新一届政府提出了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,要建设美丽中国这样一个宏伟蓝图。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未来的35年的开题,从2014年到2049年这35年,是对前35年的升华,是要从原来的资源消耗、环境破坏、单纯的收敛型GDP,向内涵的、集约的、更考虑生态环境、更考虑民生、更考虑地区协调的、这样一个更高端的中国经济发展。所以我认为未来的35年应该是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,如果说前35年是从小到大的转变的话,今后应该是从大到强。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,要求我们的资产观念、我们的发展路线、发展模式,甚至包括城乡经济结构、产业结构都要发生大的变化。用一个词说就是要“升级”!因此从现在开始,我们正在走向另一个35年。在这样一个大的气候条件下,我们山西运城黄河文化未来发展,文化文化总部基地未来建设,我觉的大的气候非常好,这是一个,地域条件、大气候非常好。我们在座各位领导、各位企业家、张鹏教授、给位研究人员,在设计我们运城未来发展的时候,我想具备这样一个大的综合环境。

第二点,是除了机遇、除了宏观层面外,重要的是内伸。我认为运城做为中部六省山西的、虽然现在经济地位不高、经济实力不够强、产业竞争力在国际上还不够明显,但如果找准位置、找准方向、明确了正确的发展战略,描绘了很好的实现战略目标的路线图,我个人认为能够实现运城黄河文化总部基地这样一个发展梦想。90年代中后期我去过运城很多次,本世纪许多年我都没去过,觉的运城这个地方很好,刚才张教授讲到,运城在很多年前是很文明、很发达的一个地方,我自己在想,应该说运城是原来的黄河文化时期很重要的一个繁荣、发展,晋商得以在历史长河当中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。在这段历史上,我们要挖掘运城的历史经济文化、历史环境文化、历史河流文化、历史产业文化,都有很好的条件和基础。更重要的是,我认为对后发地区来讲,有一个很重要的效应就是后发效应,有可能我们前35年的发展不能去和深圳、和陆家嘴、和滨海新区这些沿海的、有国利资本支撑的、有南部海洋优越条件支撑,但是当我们国家经济正在由一部分地区、一部分人肩负起来,走向一个平衡协调、多元化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。特别是中部崛起阶段以后,我们作为中部六省之一的山西,山西现在来讲在全国也不是很发达,虽然由煤炭支撑的GPD和财政收入是很高,但是在制造水平、制造的物力方面应该还是后发制。运城在山西来讲,它的经济地位、综合实力、产业名次、综合收入名次都还比较靠后。这是现实,但我们只要认识到这个现实,能够挖掘我们可能在新35年发展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发挥的潜力,一定会产生后发效应。所以我认为关于第二个机遇的讲话,就是运城准备好了!这是关于机遇和条件。

由于中国运城黄河文化总部基地这个项目,建设不仅要有刚才张鹏教授讲的历史文化的远期考虑,我们认为更重要的还要考虑接地气,要考虑我们的现实,考虑怎么建设、如何有效建设。如何在有效、科学、规划满足的条件下实现后发追赶,我讲四条建议,概括为一、二、三、四思路,供大家参考。

第一,一定要抓好主线、红线、突出个体,这叫一线。现在各地方都在搞各种园区,最近几年搞总部基地也不在少数,我去演讲的至少不下四家,搞文化产业的基地开发,各地也都在根据自己的历史、现有的条件,来设计勾画。那么,在今后运城这样一个黄河文化总部基地发展、我们设计它未来五十年、一百年的模样,为了出现这样的模样,我们要很好的支出我们的思想,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突出个性,一定要突出个性。我们讲的个性,就是处于源头的、或者处于关键位置的黄河历史文化。无论是从城市设计、产业设计各个方面都要紧抓这个红线,突出我们黄河金三角的红线。不能搞成既像这个、又像那个,结果大家都非常像,没有个性的地方经济发展。某一个经济实体很难持续、生命周期很难延长,所以我想一是一条红线,一个个性。希望在座各位领导、企业家要深入研究我们自身的个性,世界的竞争我认为必定是个性差异的竞争。以我们手掌为例,要产生力量,绝不是四个手指都一样,拇指只有两个环节,五个手指是不一样的,这样才形成拳头,能形成合力,一定是不一样才有合力,都一样就不需要攥起来,一定是要有个性,我们到欧洲去、到亚洲其它文明地方去、或古代或现代文明的地方去,最吸引我们的,不是长的一样的地方,而是它的个性鲜明的所在。所以我建议一定要在这个方面反复研究、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地、从开始设施建设(包括楼堂设计、雕塑设计、软设计)都要突出这种个性,这是第一,一线。

第二,二合或二融。运城这个地方有很多很好的自然条件、历史文明、生态、自然位置,那么怎么样来使我们这个地方的产业、区域经济能够构建起来并且持续发展,保持一个长期繁荣的势头,我主要讲两个融合。一个是经济和环境的融合,特别是要尊重环境、利用环境、改造环境,不能牺牲、破坏、消耗环境。我们将原来的英国、后来的东南沿海两个三角(珠三角、长三角),看来前35年最大的教训就是过多的侵蚀了、侵害了环境,接下来我们要修理成本非常大。所以我想,我们搞经济设计,我们是要放多少产业,还是要更多的GDP、更高的产业收入、放进去多少企业,首先要考虑我们的环境容量,静态的环境容量和动态的环境容量,包括这里的水、土壤,我们一定要研究好,我个人认为下一步的经济圈建设、下一步的地基建设,一定是环境优先。所以搞经济,下一个35年,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地方经济角度来谈,都是要把经济和环境关系走好,一定要考虑到融合。第二个,从经济层面来讲,要注意产、城融合,如果一个城市、盖一个楼房和玩所,盖一些高楼、基础设施,但是产业不进去,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,没有人愿长期待下去,没有民生就没有需求!没有这些,设计的再好可能都是昙花一现!所以我们计划经济28年的经验、改革开放35年的经验来看,要使城市化持续,一定要有很好的产业,一定要使这个产业长期、植根发展的层次上面。另一方面看,要使城市得以发展,一定要有很好的城市环境,包括城市设施,所以产、城融合,这样一个理念非常重要。国家在考虑区域经济合理获得经济发展的时候,正在考虑我们产业的可持续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两者的结合,做新设计、新规划、新建设的运城黄河文化总部基地建设,我个人建议,一定要把这两者充分的考虑起来,不可偏废,这是二合或二融。

第三,三高。作为后发展地区、后发展基地建设,我认为要有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品位,这三高是我在青岛的总部基地建设项目高、富、帅的时候我讲过,因为现在的设计绝不是当时的深圳、甚至后来的浦东、后来的定海,任何一个地方的设计都要考虑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品位,再来搞基地建设一定要摒弃房地产优先、GDP优先,我们要适应并且引领现代城市发展的潮流,我个人认为现代城市发展潮流有几个要点:第一生态化。生态化很重要,任何一个推动新城的建设一定要注意到生态化,已有的自然资源和城市新建的植被、庄园等各方面建设;第二信息化、数字化。一开始设计就要考虑这些问题,现在搞一些城市,一般的信号不准确,包括房屋信号、道路信号、小区的信号,我认为所有方面都要有信息化的设施准备,要为数字化基地、智能化基地准备,这就是高标准、高起点。我认为高品位,不仅要有对历史文化的挖掘,这个很重要,但我个人认为,这么悠久历史文化的表现,不仅要有挖掘,还要有表现。挖掘是我们知道有,怎么去体现。既要尊重历史文明,又要用现代工具、现代概念、现代理念来表达,要做成高品位,不能是小民意识、小家子意识,品位非常重要。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历史,更重要的是放眼全球、放眼未来,要有全球化的意识、未来化的意识,才会发现历史沉淀的悠久通过现代手段的表达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。我们一定要想一想,这个地方的建设,一定会是今后80后、90后、21世纪这些需求者、消费者、生产者、就业者,绝不是我们现在这些人。因此,他们会有新的理念,我们要让他们既尊重历史、了解历史,通过挖掘,用更好的表现,让他们愿意知道、愿意来这个地方、愿意宣传这个地方。所以,三高是很重要的。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品位三高。

第四,四创。创新、创意、创业、创造。整个地方的空间设计、产业和城市融合的设计、交通设计,都要注意创新、创造,并且要为很好的创业创造条件,下一个35年的发展,我认为中国要由现在的制造向创造发展,由现在的模仿向创新、创意发展,由现在简单的劳动量向很好的自我创业发展。所以四创,我建议黄河文化总部基地建设要充分注意这方面。因此我要来研究地方项目的具体东西,我听了张教授的介绍和有关人员的介绍,以及我几次去运城得到宏观的、28年多研究的心得,提出以上一二三四的建议,供我们的设计者、建设者、推动者来参考。

最后一点,要实现上述一二三四战略目标,一定要突出一个“人”字,一个“软”字。人指的是人力资源,指的是人的创造精神,一定要注意到,这个地方相当一段实际都是缺需求的,它不像深圳、上海,做的时候就有需求,做的时候人就来,来了就花钱,花了钱就回收,回收了就再生产、继续生产,他是个良性循环。我们这个地方可能会面临需求瓶颈,大家应充分考虑到,在讲一个项目好的时候,实际上更多的应注意控制风险、防范风险。所以在这个建设、设计过程当中,一定要从人的角度考虑,他到这个地方来,到这里工作、创业、创新,有没有条件吸引,怎么吸引!所以要抓好人,首先是要体谅人心,好比一个90后被吸引过来,仅仅靠旅游、靠短期的消费,很难做的可持续。我建议在这个方面多考虑问题。第二要突出“软”字。从大方面讲,硬的很多,比如修路、盖楼等,硬件不落后,中国硬件很好,但“软”是弱项。软实力,国家讲软实力,地方也讲软实力,一个总部基地也有软实力,一定要体现软字,把它表达出来,让人来到这里确实感受到这里好,这要求从各个方面,包括福利、环境、便利等各方面要吸引人。最后一点,政策支持。我认为地方政策争取国家政策区域政策有关方面的支持,争取企业的引入,还要注意市场化操作。因为一个区域的经济,建设初期必要投入太多,特别是政府造城运动,可能容易出现或已经开始出现,如鄂尔多斯所谓的鬼城现象,当然我们不要给他下结论,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,但我们在这个方面一定要有所防范,看得见的手、看不见的手两手运用好,在目前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,特别是招商引资方面多想办法。政府少花钱,多给政策、给环境、给宣传、给造势,给这方面做一个概念平台,不一定自己输血,政府没那么多血可输的。在这方面我们的设计者、建设者一定要有清醒的、全方位的考虑,这样我们的中国运城黄河文化总部基地项目建设,现在可以讲的很美好,30年、50年后会感受到确实美好,再过100年后美好中的美好,我祝愿这样一个基地确实能够出现在我面前,谢谢大家!

 

相关文章

热点新闻Top10

友情链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 更多友情链接>>  申请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