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 | 联系电话:010-63908231
总部经济中国网
湘潭(3)
  

  2、月下偷南瓜

  八月十五中秋节,吃着月饼人团圆,孩子们唱着《月家歌》:初一不见,初二一线,初三初四蛾眉月,十五十六月团圆......”是夜,月山、棋梓、壶田等地流行偷南瓜在桥下煮吃的习惯。说能防腰痛。主人发觉也不骂贼,说是越骂效果越灵验。光偷南瓜还不行,还有从自家偷出铁锅以及油盐碗筷。解放后此俗渐衰。县城、谷水镇等地曾盛行在中秋夜烧宝塔,用丁块柴、棍棒、油篓子和碎瓦搭成之塔被烧时,倒向哪边,哪边的铺子便生意兴隆;虞唐等地则有给未生育孩子的夫妇送冬瓜的习惯:由一儿童抱着一个冬瓜送到女主人床上用被盖住,陪送者放着鞭炮,预祝来年生个胖娃娃,主家盛情款待并赠与送瓜儿童以红包

  湘潭民俗之团年宴、守岁与压岁

  1、团年宴

  一家人从四面八方奔回团聚吃团圆饭,称团年,说是叫化子也有个大年三十日。但旧时穷人躲债,必须深夜以后才能归家团年。团年饭菜的特点是饭要煮得绰绰而有余,叫腰深的饭,脚背深的皮,肉要楼板厚一块,鱼要吃个留头剩尾,预祝来岁家足年丰,有余有剩。襁褓中的小儿或不能归的亲人都设一象征席位,并摆上杯筷,所有来客,都要留餐,这些都是为了讨个亲热吉利。如年三十死人,是最不吉利的,必须密不发丧。

  2、守岁与压岁

  年过三十夜的火,上元节的灯,除夕守灯,山区人要烧大而干的枫树蔸,取来年喂猪风吹夜长之意。或烧其他树蔸火,越旺越好,切忌绝灭火种。为了让小孩精神抖擞,家长都给小字辈馈赠小量银钱,称压岁钱1980年以来压岁钱行情见涨,多则几十元、上百元。

  湘潭民俗之出天行、拜年、放开门炮

  1、出天行

  农村于元旦凌晨在大门内设香供天地,祈求好年成,先放千响,谁家的最早就愈吉利此俗正在消亡中。

  2、拜年

  出天行后给祖宗拜年,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,叫拜家堂。早年,拜家堂后,大门及紧闭一天,不接受外来人拜年,叫做关财门。拜年的老规矩是:初一崽,初二郎(女婿),初三初四拜团坊,若是拜年拜到初七八,便洗嘎锅子浪嘎,莫怪主人缺乏招待了;第一次离开本屋堂去拜年,要选吉日和方位,为的是出门大吉,叫作出行。现今拜年,身着新装,先拜团坊,见人就打躬作揖,或说声新年好

  3、 放开门炮仗

  子时至,炮仗响,春节一到,都用鞭炮迎接新春,看谁家的响声大,响的时间长,看谁家的礼花品种多,把夜空映的五彩缤纷。县城有个专业户,1986年用于开门仗的开支在500元以上。

  湘潭民俗之请年饭、送恭喜、游春

  1、请年饭

  农历正月初四日,老板请伙计吃饭,称请年饭。初五日,祭五路财神,大拉关系,打打牙祭,称店铺开张

  2、送恭喜

  初四五日开始,、采船、高跷沿户流动,不分昼夜,叫送恭喜,或称团拜。耍到哪家,哪家便电灯鸣爆迎接,饭时管饭或送红包。

  3、游春

  新春期内,少数外出人利用人们的发财心理捞取赏钱,或赞土地词,或送财神贴,叫游春,也叫打抽丰

  湘潭民俗之三尺子护身符

  做上门工夫的木匠,朝出暮归,随身有携带木尺(长三尺,叫三尺子)作为护身符避凶避邪。如主家招待不周,匠师量尺码故意定在不吉利的尺寸上,据说能使门响屋摇床发颤,人们很害怕这种木匠作孽。堂屋门框的高度尺寸要落在吉利的字上,有的以生、老、病、死、苦五字轮回数,有的用道、远、几、时、通、达、路、遥、何、日、还、乡十二字轮回数,最后一字落在字或字上最好,代表长生不老代表发财。此称落道公式,此俗边远农村尚有遗留,厂矿单位木工早已革除。

  湘潭民俗之立秧树、开秧门

  1、立秧树,开秧门

  会作田的作一丘,不会作的作一洲,”“一丘指秧田而言。过去谷种下泥要敬秧田菩萨(稷神,又称幡神),在一小竹杆上端夹一叠纸钱、三根线香,外套和裟红纸,竖于秧田中,以求育秧顺志,叫做立秧树。撒种时,须默默无言,忌孩童围观喧哗,违则恐遭鸟啄;忌妇女撒种,违则恐出苗不齐;撒完不得拍箩筐,必须绕秧田一周以示闭门,违则恐遭鼠啮。开插前以纸钱牲饭酬过稷神,始得拔秧,叫做开秧门。合作化后,社员作秧田,渐除禁忌。

  2、插直佾子、唱踩田歌

  插天师傅扮禾客,踩田叫化惹不得。插秧技术性强,讲究速度快,出秧匀,佾子直。田岸燃香计时,插田手根据田丘大小、宽窄,或插挨塍过挨青过,或枪弯插直佾插,令初学者插补眼直佾子也称直一字,即一佾(四行)秧苗插得笔直均匀。挨青过是插直佾的一种,插时两插手在大丘田的对边分别各放一只秧,定准线,同时下田背向退插,在田中相会时,佾位不偏不倚,四行恰皆对上。路上停足赞赏;插者意志昂扬;主人特别敬重,尊坐上位,敬米酒、麸子肉、盐鸭蛋。踩田的可不请自来,人人手拄木棒或竹棒支身助力,一脚踩到底,担谷可办八斗米。踩田时,通常要赛山歌,踩田不唱歌,禾少稗子多。音高亢,拖腔婉转,内容多为抒情,如四蔸禾门大打开,姐问禾花几时开......

  湘潭民俗之巧夺天工宁波

  1、巧夺天工宁波床

  清末及民国年代盛行一种雕刻床,长宽尺寸都是超规格的,足够睡4人,高平楼袱,正面的镂雕浮雕甚多,能镶108块各种几何图形的彩画玻璃,花草虫鸟、故事人物栩栩如生。解放前有个政府官员刘某所作的这种雕刻床,成本花到40担谷。这种床由宁波引入式样,故称宁波床。平民也作宁波床,较为简朴。如今宁波床不再受欢迎,因为成本很高,使用价值不大。

  2、 炉筒钩

  农民的传统火炉,在厨房中心靠墙掘一四方火炉,火坑中心吊一炉筒,将炉钩通过炉筒牌的孔穿入炉筒,牌是用绳栓在炉筒上的略略拧起炉牌,炉钩杆即可上下移动,放落炉筒牌,炉钩杆既被卡住,这样便可调正到水壶、小锅接近火源或离开火源的任一个位置。火坑中烧草烧柴均可,冬天烧树蔸火,可以围坐十来个人。这种火坑传承了很长年代,至今部分山区农家仍在使用。厨房无烟筒,只留屋上(老虎窗)跑烟。近几年来,城镇郊区及平原农村大部烧煤,这种火坑被藕煤炉代替。

  3、嚼槟榔

  “……少年郎,采槟榔,小妹妹提篮抬头望……”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湖南民歌《采槟榔》,歌词纯朴优美,曲调缠绵清丽,表达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,又是联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感情的纽带。生长在祖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岛上的槟榔树,为什么会出现在湖南民歌中呢?这与湘潭人酷爱嚼槟榔是分不开的。

  槟榔可作药用,性温,味苦,主治虫积、食滞、脘腹胀育、水肿脚气等症。它又是一种果品,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,有着特殊的地位。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,待客可以不用烟,不用茶,只要敬上一口槟榔,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。孩子还在襁褓之中,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,真可称得上是奶操。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,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。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,竟有数万个之多。

  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。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。形似鸭蛋而略短,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,使之变成棕红色,再用烟薰七天七夜,就成了干果。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。买回干果后,用清水洗净,用开水烫过,喷上少量糖精水,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,才可食用。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,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,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,放入口中反复咀嚼,又甜又涩,芳香满口,越嚼越有味,余味悠长。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,浑身燥热,甚至遍体生津。嚼槟榔的乐趣如此,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。

  其实,把槟榔作为果品的不仅是湘潭人,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族、苗族,以及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也有这个嗜好。不过,他们吃的是鲜果。一只鲜果剖成四瓣,点上调成浆状的贝壳粉,嚼后嘴唇呈乌红色须用棕叶揩干净。他们嚼槟榔是为了解除热带丛林中的瘴气。越南、泰国、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妇女嚼槟榔则是为了美容。她们出门前一边梳妆打扮,一边嚼槟榔。待打扮完毕,嘴唇已被被槟榔染得红润鲜嫩,面颊也灿若桃花了。

  不过,不管哪个地方嚼槟榔,都没有湘潭人嚼得凶。湘潭人嚼槟榔以海南岛产的为正宗,称这为海南个子。另还有泰国个子、云南个子、台湾个子等,但这些槟榔肉体薄,嚼起来有股青气涩味重,不太受欢迎。每年深秋,湘潭的大小商贩就云集海南岛,往往一个人守住一片槟榔林,享有收购专利权。近几年来,湘潭槟榔生意日趋兴旺,在槟榔产地形成抢购局面。

行政区划

  截至20051231日,湘潭市辖2个市辖区、1个县,代管2个县级市。

  岳塘区 面积 206平方千米,人口 46万。邮政编码411101

  雨湖区 面积 74平方千米,人口 44万。邮政编码411100

  湘乡市 面积2003平方千米,人口 102万。邮政编码411400

  韶山市面积 210平方千米,人口 15万。邮政编码411300。市人民政府驻清溪镇。

  湘潭县 面积2513平方千米,人口119万。邮政编码411200。县人民政府驻易俗河镇。

友情链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 更多友情链接>>  申请>>